查看原文
其他

钟南山3次出手救她!43天后,中山首例危重症患者重见阳光

中山青年 2021-11-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山日报 Author 陈慧 谢琼等


从发病到现在,31岁的彭女士在广东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ICU病房里已经43天。


这期间,她经历了极其危重的成人呼吸窘迫症,双肺在短短四天时间变成“大白肺”;她紧急接受了终止妊娠手术,迅即上了最高规格的生命支持系统ECMO,而且一上就是21天之久;她艰难的撤离了呼吸机,随后又成功进行着各项后续治疗……


“我会不会傻掉?会不会失忆?”2月27日,31岁的彭女士刚刚清醒过来的时候,对过去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有点不敢确定。


此时,身边没有熟悉的亲人,只有穿得如同大白一样的医护人员。她好奇地滴溜着眼睛,看着这陌生又魔幻的一切。一直护理她的中山市人民医院内科监护室护士李斌乐了,“你比我还精,怎么会傻!”


这一个多月,不仅她,甚至我市一众参与救治专家和医生,面对如此凶险多变的病例,也觉得超出了自己的经验范围。


“太难了!病人还没崩溃,医生却要先崩溃了。”


“惊心动魄,现在回想起来抢救的时候仍然后怕。”


“整个过程,好像打仗那么紧张。”


ICU、ECMO、产科、心脏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血液内科、呼吸科、耳鼻喉科、超声科、中医、心理……众多来自全市各大医院的科室精英汇聚奔来。上呼吸机、上ECMO、24小时终端监控,两三天一次抢救,他们与死神拨河,终于将她抢了回来。


用“九死一生”来形容彭女士渡过的43天,绝不夸张。作为中山首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她靠ECMO支撑21天,并最终成功撤机,成为全省首例ECMO撤机成功的危重症患者。


▲钟南山院士多次为彭女士远程会诊。


“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目前考的就是大家的绣花功夫,怎么把细节处理好。这是一个成功的经验,值得向院外、省外进行推广”,3月13日中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再次出席了有关她的病情会诊。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参与有关彭女士病情的远程会诊。


▲3月14日,彭女士在与死神搏斗43天后,第一次晒太阳。黄艺杰  摄


3月14日,彭女士终于转出ICU病房,晒到了久违的阳光。护士们告诉她,现在全中山的市民都很关心她的康复:“你现在已经成为网红了。”坐在阳光下的她才感觉自己回到了现实世界,也重新拉开了记忆的闸门,回到43天前与死神的初次相遇。


1

紧急遭遇战,半小时内组团开战


“心率170次/分,血压下降,出现感染性休克。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她的生命可能就停止在那一天了。”讲起2月1日那场遭遇战,小榄人民医院院长何淑明还记得当时的指标参数。
当日,咽痛、发热且已孕晚期的彭女士来榄院就诊,高度疑似新冠肺炎。市医疗救治专家组会诊后建议转市第二人民医院隔离治疗。就在等待运转期间,她的病情突然急剧恶化。
中山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高文军立即判断,这个病人是一个危重症,指示要求停止转运,就地抢救。当天中午,中山市人民医院ICU主任李建伟、博爱医院产科主任甘玉杰、儿科主任赖春华接到市卫健局通知,也奔赴小榄现场支援抢救。榄医半小时内组建了超过30人的专家团队,院内ICU主任池锐彬带领抢救。

当晚8时,病人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确诊为危重型新冠肺炎。此时,市二院发热门诊医生任仲强、护士廖威龙与负压救护车已急驰而来,随时待命接走彭女士。等到他们将彭女士接回二院,已是2月2日凌晨一点多。回来时,两人已是全身湿透,累到瘫软。

6

煎熬苦候时机 开启救命神器


在负压救护车另一头等待接力的是一群重症科医生。早在1月27日起,他们就已时刻等待着投入与死神的搏斗。 
市卫健局从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博爱医院、小榄医院以及古镇、东凤、火炬开发区、东升、西区等镇区医院的ICU抽调了共13名骨干医生,组成新冠肺炎的重症组,由市人民医院ICU主任李建伟任组长。二院作为协调单位,共同负责该病人的救治。

在市二院参与救治工作的各大医院骨干精英。黄艺杰  摄

彭女士出现的症状,每一个都足以让生命止步。新冠肺炎(危重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剖宫产术后、败血症,现在都集于一人之身。氧疗、机械通气,几天的救治后她仍严重低氧血症。是时候启用号称为“救命神器”的ECMO(即人工肺)了。
其实这几天里,市人民医院的ECMO团队也一直在等待中煎熬,迟迟未能下场一搏的原因,在于上机需要一定的指标时机。能不能上?应不应上?什么时候上?团队一直在密切关注和评估,等待介入的“一线生机”。

2月6日,各项指标达到上机需求。市人民医院副院长、ECMO研究室主任李斌飞率ECMO团队为彭女士装上了人工肺。也是从那天起,ECMO团队、重症组医生,一天24小时,十几名医护人员开始为彭女士的生命值守,一刻不敢松懈。

▲市人民医院ECMO团队在上机。

进入隔离病房要频繁穿防护服、每个团队监控指标不同,为减少对病人的干扰,病房里加装了探头,连接每位医生的手机,大家可随时查看各项参数和病房情况,“直播”讨论病情。

市人民医院ECMO团队专家李斌飞在指导抢救。市人民医院供图

19

上一分钟没事,下一分钟抢救


监控探头不仅24小时观察病人,它同时还24小时“折磨”着医生们。他们不管值不值班,那是上班看、下班看,睡觉前都要点开手机看一下各种参数才能安心,甚至半夜醒来也要看一下。
19日那天,凌晨两点多才回到住处的李斌飞,又习惯点开监控看了一眼。“不对劲!血氧掉了两次。这时群里也有人发现了,值班医生马上进入病房检查,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抢救。”团队各位医生都奔跑而至。
▲位于市二院的ICU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在忙碌中。市人民医院供图
“心内、呼吸、耳鼻喉、超声,一波波的医生还有护士,各科室都进去协同抢救。还有需要的各种仪器也在紧急调过来。”从半夜三点,一直抢救到上午近十点,十多个医护人员,才算把人从死神手里抢救过来。
类似这样的抢救,重症救治组组长李建伟说,几乎是两三天一次。有时前一分钟看着还好好的指标,下一分钟就会突然变化,有着17年ICU经验的他都不禁感叹,太折磨人。
“太难了!难在没有经验、文献,全靠摸索。这个病人,每天一个方案。后来,每天都只能调整一个方向,变动太大了。过程几乎容不得你犯半点错。太难了。医生们都快崩溃了。”

27

死亡病例的“心”发现


在国家、省的医疗系统内,各种新冠肺炎的死亡病例讨论已在展开,许多病例与彭女士的发展方向相似。死神越逼越紧,医生们的眉头也越来越紧。每一次都靠抢救夺回几天的喘歇,不是长远之计。每日病情研判中,省、市的专家们在争论中寻找着新的生路。
▲市二院ICU隔离病房。 市人民医院供图
市新冠肺炎危重症生命支持专家组组长、市人民医院院长袁勇作为心脏方面的专家,就注意到了一些死亡病例中,病人右心明显增大的现象。“用人工肺后,右心变大,血去不到左心,最后心衰而死。救命神器只能是延续,不能长期用,还是要靠其自身的肺恢复。我们不能走这条路子。”
每一种新尝试都有风险,但中山的团体勇于担当,敢先尝试,而不是让病人坐以待毙。专家团队决定尝试着减少人工肺的流量以降低右心的压力,并让病人间断清醒,抽出痰液,增加通气量。这个方案理论上可行,但需实践印证,大伙做好了预案,准备不行就再退回来。人工肺的流量每隔一小时,就往下调一丁点。医生们就在守在外面,紧盯着变化。
袁勇说,当天他从上午11点多,就坐在外面看着,调,一直到晚上六点多。“精雕细刻,是一点点调整出来的。”这个尝试效果越来越好,让已近乎绝望的医生们终于看到了希望。经过不断的调整,2月27日,已靠人工肺支持21天的彭女士成功撤机,成为全省第一例危重症患者ECMO撤机成功患者。

42

钟南山说她可以转出ICU了


成功撤离人工肺后,呼吸机继续工作了十天。这十天里,医生们紧悬的心是一半兴奋、一半紧张。这相当于原先有人扶着走路,没人扶了,倒了怎么办?他们甚至做好了再次上机抢救的准备。很快传来彭女士的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结果转阴的消息。稳定一段时间后,3月8日,她身上的呼吸机也顺利撤离。11日拔除气切套管,转为氧疗。病人终于脱离生命危险进入康复治疗。

转入普通隔离病房后,彭女士正在吃香蕉。黄艺杰  摄

3月13日上午,钟南山院士与省专家通过远程系统对中山的两例危重症患者会诊。在详细查看了彭女士当天的各项指标后,他表示这给中山市、全国都积累了很好的经验,病人应该可以离开ICU。“对这些病人的治疗,要像绣花一样,精雕细琢,每个细节都要做好。这个工作,中山市还是做得非常好,最关键的是你们自己的团队很争气,做得非常出色。祝贺你们。”
医护人员将漫画家小林老师的画送给彭女士。  市二院供图

与死神搏斗的这43天,钟南山与省专家一直对中山这例危重症案例非常关心,省里还派了专家到中山市二院来参与抢救。李建伟说,这期间钟南山曾三次对彭女士进行远程会诊,还亲自打过电话来了解病情。“他还跟我们说,这个患者太年轻了,请一定要把她救回来。钟院士的话给了我们巨大的鼓励和信心。”
在转出ICU前的一天,彭女士坐在床上,请医护人员帮她录制了一小段视频:“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钟南山院士,感谢全体医护人员。”
3月14日上午11时,她转移至普通隔离病房,继续进行康复治疗。在护士的搀扶下,她自己慢慢走到窗边坐下,见到了久违的阳光。
记者通过对讲机和彭女士对话。彭女士说,她会努力加油的。黄艺杰  摄

新闻链接

第一个成功撤离ECMO的危重型患者


一个多月来,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疗团队坚持不懈,积极抢救,并适时请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救治组组长覃铁和教授和广东省呼吸病研究所黎毅敏教授会诊指导治疗,及时使用治愈者血浆进行救治。


因为上ECMO过久,彭女士出现了严重的右心衰竭。广东省确定的一家高水平医院点对点帮助一家地市定点收治医院的政策,又给一线医务人员送去了强力的支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的协调下,省医心研所的专家又出现在了专家应援团中。用上了降肺动脉高压的药物,调整了ECMO的运行模式,细心的处置着每一个细节问题,31岁的彭女士方才脱离危险,一步步康复起来。


2月27日,患者脱离ECMO,成为全省第一例(目前也是唯一一例)危重症患者ECMO撤机成功患者。


3月8日,她成功撤除了气官插管,撤离了呼吸机。再后来就是对症的治疗、训练。到3月13日接受远程会诊时,她已经能下床行走、独立进食。


钟南山表示,现阶段,上ECMO这么长时间后成功撤机的案例不多,有些经验值得推广。


广东已有4例患者成功撤离ECMO


彭女士是第一例在广东撤离ECMO的患者,但肯定不是最后一例。在随后的治疗救治中,全省各定点收治医院一直在对重型、危重型患者进行重点攻关。


广东省卫健委一级巡视员刘冠贤主任告诉记者,广东收治病例多,重型和危重型比例较大。最高峰时的2月9日,全省收治重型患者101例,危重型患者40例,为单日重型和危重型病例数最高记录。


“我们不断调集全省最强医疗资源,千方百计挽救患者生命,目前已出院的患者中,大于60岁患者共有280例,占比21.6%;有基础疾病的患者279例,占比21.5%;成功使用ECMO治疗的患者就有4例”。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广东全省医疗战线不放弃任何一线希望、不留任何一丝遗憾的竭尽全力。


“始终坚持呼吸重症专家牵头,充分发挥钟南山院士及团队作用;始终坚持多学科协同、中西医结合;始终坚持诊疗方案与专家共识相结合。护理专家建立优化管床管病人模式、加强病情监测早期识别重症患者等措施,给予“绣花般”精细化护理服务”,刘冠贤表示道。



43天时间轴


2月1日

彭女士到小榄人民医院就诊。因病情急剧恶化,在医院立即实施剖腹产终止妊娠。当晚,其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随后转运到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隔离治疗。


2月2日

小榄人民医院检验科通知,患者血培养有细菌生长,考虑合并败血症。


2月6日

患者开始上人工膜肺氧合器(ECMO)治疗,上机后生命体征稳定。


2月19日

一名恢复期患者捐献的300ml血浆注射入彭女士体内。


2月27日

彭女士脱离ECMO,成为全省第一例危重症患者ECMO撤机成功患者。


3月8日

彭女士成功脱离呼吸机,不再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


3月13日

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为彭女士进行远程会诊。


3月14日

上午11时,彭女士从ICU隔离病房,转入普通隔离病房。





更多推荐
中山企业研发出新冠病毒快速检测试剂盒!中山这片灿烂春光,你看到了吗?“青春能量包”已到位!等你凯旋!
中山报告2例西班牙输入病例!来自同一家庭休舱大吉,望后会无期!祝中山这群“逆行者”节日快乐!你们就是雷锋!2020最治愈画面,刻骨铭心!
中山青年志愿者的新朋友,正在征名中
超治愈!“毛毛姐”收到小林老师回应了!


来源:中山日报、市人民医院、市二院、南方都市报编辑:阿强
祝早日康复!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